两雄不俱立的意思
两股强大的势力不可能同时存在。
来源:且两雄不俱立,楚汉久相持駣决,百姓骚动,海内摇荡,农夫释耒,工女下机,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。
来源:-- 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
引证:
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两雄不俱立,曹操与袁绍争霸,曹操终胜袁绍。”
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:“两雄不俱立,光武中兴,终灭王莽。”
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两雄不俱立,齐楚争强,齐威王终胜楚怀王。”
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两雄不俱立,晋楚争霸,晋文公终胜楚成王。”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两雄不俱立,楚汉相争,终以汉胜楚败。”
两雄不俱立成语接龙
两雄不俱立字义分解
雄
1. (形声。从隹(zhuī),厷(gōng)声。从隹,与鸟有关。本义:公鸟)。
2. 同本义。
3. 泛指动植物能产生精细胞的。
4. 指男子。
5. 指为首者,居前列者。
6. 杰出的人物。
立
1. (会意。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。本义:笔直的站立)。
2. 同本义。
3. 耸立;树立;建立;竖起。
4. 设置;设立。
5. 确定;决定。
6. 存在;生存。
俱
1. (形声。从人,具声。本义:走在一起,在一起)。
2. 同本义。
3. 等同。
4. 皆;全;都。
5. 一起;一同。
两
1. (会意。从一,兩平分。兩亦声。本义:二十四铢为一两)。
2. 同本义 16两为1斤。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。05千克,十钱一两,十两一斤。
3. 双。用于鞋娄。
4. 匹(长四丈)。
5. 车一乘。
6. 二。
不
1.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.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. 古疑问词。
5. 用来调整音节。
6. 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