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忍卒读的意思
成语分析:不忍卒读
基本定义:
成语“不忍卒读”字面意思为“不能忍心读完”。它用来形容某种文字或情节极为悲惨、感人,使人无法忍受继续阅读。基本含义是对某种情感或情节的强烈共鸣,特别指那些令人心痛或感动的内容。
成语来源:
“不忍卒读”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。在书中,贾宝玉在读到某些悲伤的故事时,感到心中难以承受,因而停下了阅读。这一表述生动反映了文字对情感的强烈影响,揭示了人们对悲剧和感人故事的复杂情感。
使用场景:
- 文学作品:在小说、散文中,常用来形容情节的悲痛或感人。例如,描述一段离别的情感时,可以说“读到这一段,我不忍卒读”。
- 日常对话:在朋友之间谈论某部电影或书籍时,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情节的感人之处。
- 演讲:在演讲中引用以引起听众的共鸣,强调某个主题的悲剧性或深度。
示例句子:
- 看到那篇关于孤儿生活的报道,我真是不忍卒读。
- 这本书的结尾实在太感人了,让我不忍卒读,泪水夺眶而出。
- 老师在读这首诗时,大家都沉默了,仿佛都不忍卒读。
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:
-
同义成语:
- 痛心疾首:形容非常痛苦和心痛的状态。
- 心如刀绞:形容心里非常痛苦。
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内心的痛苦与无法忍受的情感。
-
反义成语:
- 心安理得:形容心里安稳,不感到不适。
- 轻松愉快:形容心情舒畅、无忧无虑。
这些成语代表了一种没有情感负担的状态,正好与“不忍卒读”形成对比。
文化与社会背景:
在中国文化中,文学作品常常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人文关怀。不忍卒读不仅反映了个体对悲剧的敏感性,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心。在现代社会,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深具情感共鸣的文学、影视作品,提醒人们关注人性与情感。
情感与联想:
“不忍卒读”令人联想到阅读时的共情体验,尤其是面对悲剧或感人故事时的心痛与无奈。这种情感反应使人思考生命中的苦难与美好,也激发了对他人处境的同情。
个人应用:
在阅读一些感人的小说或观看电影时,我常会用“不忍卒读”来形容我的感受。例如,在观看一部关于战争的影片时,看到角色经历的苦难,我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观看,心中感到无比沉重。
创造性使用:
可以尝试将“不忍卒读”融入诗歌:
月明独坐,书卷在手,
字里行间,泪湿春秋。
不忍卒读,心似刀绞,
悲情故事,怎堪回眸。
通过这样的创作,展现了成语的情感深度与表现力。
跨文化比较:
在英语中,可以用“can't bear to read it to the end”来表达类似的情感。虽然表达方式不同,但都强调了对悲伤情节的无奈与痛苦。这种跨文化的比较显示了情感共通性,文学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,触动人心。
反思与总结:
通过对“不忍卒读”的分析,我深刻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情感力量及其对读者的影响。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,也提醒我在生活中时刻关注他人的情感与经历,使我在交流中更为细腻与敏感。
引证: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十九回:“我看到这里,不觉泪下,说道:‘这样好诗,我竟不忍卒读。’”
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三回:“老残听罢,怆然泪下,说道:‘这样好诗,我竟不忍卒读。’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二回:“牛布衣看毕,不忍卒读,捧着册子,把来放在桌上,垂泪道:‘这是我一生的心血,不想竟落得如此下场。’”
《聊斋志异·连琐》:“杨捧册悲读,追思旧事,感怀万端,不忍卒读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九十八回:“宝玉听了,不禁大哭起来,说道:‘这样好诗,我竟不忍卒读。’”
例句:这篇文章悲调真是令人~。
不忍卒读成语接龙
不忍卒读字义分解
读
1.语句中的停顿。古代诵读文章,分句和读,极短的停顿叫读,稍长的停顿叫句,今以逗号标志。也作“逗”。
1.(形声。从言,卖声。本义:读书)。
2.籀书,抽释理解书的意义。
3.阅读。
4.说。
5.文体名。属于题跋一类。用以记心得于书后,以备遗忘。
6.姓。
忍
1.(形声。从心, 刃声。本义: 忍耐、 容忍)。
2.同本义。
3.抑制; 克制。
4.愿意; 舍得。
5.认识,识别。
6.坚韧。
卒
1.仓促,急速。
2.突然。
1.(指事。小篆字形,在“衣”上加一点标记,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。本义: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。衣上著有标记,以区别于常人)。
2.同本义。
3.古代供驱遣从事一定劳役的奴隶。后用为低级差役的称呼。
4.步兵。
5.后泛指士兵。
6.春秋时地方一级居民单位名,同时也是一级军队编制名。
不
1.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: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:“常棣之花,鄂不韡(wěi)。”郑笺:“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。
2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。
3.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。
4.古疑问词。
5.用来调整音节。
6.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