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uànbiāncánjiǎn

断编残简

拼音duànbiāncánjiǎn

繁体斷編殘簡

用法"作宾语、定语;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"

近义词残编断简断简残编

断编残简的意思

基本定义:

成语“断编残简”字面意思是指“被切断的书册和残缺的纸张”,用来形容文献、资料的不完整或残缺。其基本含义引申为对事物的片面、残缺的理解,强调所掌握的信息或资料不全,导致认识上的不足。

成语来源:

“断编残简”出自宋代陆游的《老学庵笔记》。在这本书中,陆游提到了一些古书的残缺情况,表达了对古代文献流失的惋惜之情。这个成语由此被引申为对知识或信息不完整的形象描述。

使用场景:

在文学作品中,“断编残简”常用来描述某种知识体系或历史资料的缺失,例如在研究古代文化时,学者可能会提到“由于史料的断编残简,我们无法全面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”。在日常对话中,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观点或论证缺乏足够的依据,比如“他的论点只是一派胡言,完全是断编残简”。

示例句子:

  1. 由于历史文献的断编残简,许多古代**的真相仍然无法考证。
  2. 在面对复杂的科学问题时,若只依赖断编残简的数据,结论往往是不准确的。
  3. 她的回忆虽然清晰,但因为时间久远,依然是断编残简,无法拼凑出完整的故事。

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:

  • 同义成语

    • 不完整:指事物缺乏某一部分,整体性差。
    • 片面之词:强调某种观点或看法只是从一个角度出发,缺乏全面性。
  • 反义成语

    • 全面系统:形容信息或资料充实、完整且有条理。
    • 完整无缺:强调事物没有任何缺失,完美无瑕。

文化与社会背景:

在**历史上,许多古代文献由于战乱、火灾等原因遭到破坏,留下了大量的断编残简。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术研究,也反映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。在现代社会中,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,“断编残简”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来警示我们对信息来源的审慎选择。

情感与联想:

“断编残简”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敬畏。它传达出一种对残缺知识的无奈和惋惜,也让我意识到在学*和研究时,不能仅依赖片面的信息,而应追求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。

个人应用:

在学术研究中,我曾经碰到过大量的资料缺乏的情况,尤其是在研究地方史时,很多文献都已失传。每当我意识到这些“断编残简”时,便会努力寻求其他资料来弥补不足,力求对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。

创造性使用:

在一个古老的图书馆中,书架上满是断编残简,仿佛诉说着历史的秘密。唯有那些字迹依稀可辨的页码,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,仿佛在低语:“我们是时间的见证,请不要忘记我们曾存在的痕迹。”

跨文化比较:

在英语中,可以用“fragmented texts”或“incomplete records”来表达类似的意思。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信息缺失的状态,但文化背景和对知识完整性的重视程度可能因文化而异。在某些文化中,历史的完整性被视为民族认同的一部分,因此对“断编残简”的概念可能更加敏感。

反思与总结:

通过对“断编残简”这一成语的学,我更加意识到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性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,掌握完整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论述的深度和广度。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信息时,保持批判性思维,努力追求真相的完整性。

来源:身入群径作蠹鱼,断编残简伴闲居。

来源:-- 宋·黄庭坚《读书呈几复》

引证

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:“自汉室道衰,纪纲大坏,学者专以私意窜定古籍,断编残简,纷然错出。至隋开皇三年,秘书监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访异本,每书一卷,赏绢一匹,校写既定,本即归主。于是民间异书,往往间出。”

《晋书·束皙传》:“皙在著作,得观竹书,随疑分释,皆有义证。迁尚书郎。时有人于嵩高山下得竹简一枚,上两行科斗书,传以相示,莫有知者。司空张华以问皙,皙曰:‘此汉明帝显节陵中策文也。’检验果然。华曰:‘君可谓博物矣。’”

《后汉书·班彪传》:“彪乃继采前史遗事,傍贯异闻,作后传数十篇,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。彪卒,明帝问固:‘卿有田宅未?’固对曰:‘有。’帝曰:‘可卖之,以买书。’固乃卖田宅,得钱百万,市书于市,得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断编残简,因以成《汉书》。”
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至于孝武,元光、元朔间,董仲舒对策,推明孔氏,抑黜百家。立学校之官,州郡举茂才孝廉,皆自仲舒发之。及仲舒死后,武帝乃使刘向校书于天禄阁,断编残简,始有《春秋繁露》之书。”
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序《彖》、《系》、《象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文言》。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曰:‘假我数年,若是,我于《易》则彬彬矣。’”

例句金石遗文,~,一切掇拾。

断编残简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biān), 纟部,共12画

1.(形声。从糸(mì),扁声。本义:顺次排列,编结在一起)。

2.同本义。

3.交织,编结。

4.编辑;创作。

5.连接。

6.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。

读音(jiǎn), 竹部,共13画

1.(形声。从竹,间声。本义:竹简。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)。

2.同本义。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,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,竹片称“简”,木片称“札”或“牍”,统称为“简”。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“策”(册)。

3.书籍;信札。

4.古兵器。鞭类。

5.水名 。古黄河下游的支流之一,故道约在今山东省阳信县、栗陵县境。

6.简省;简易;简单。

读音(cán), 歹部,共9画

1.(形声。从歹(è),戋(jiān)声。从“歹”表示与死亡有关。本义:伤害)。

2.同本义。

3.毁坏;破坏。

4.凋谢。

5.凶恶;狠毒。

6.残缺,残废。

读音(duàn), 斤部,共11画

1.(会意。本义:截断,截开)。

2.同本义。

3.断开;断绝。

4.拦截;拦劫。

5.判断;裁决。

6.分;区分;划分。

断编残简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

断编残简的简是什么意思

断编残简的意思

断编残简造句

断编残简的拼音

断编残简的简

断编残简中简的意思

断编残简翻译

断编残筒

断简残编和断章取义的区别

断篇残简